当前位置:全国

没有你想要的城市?联系客服

文章阅读

世界精神卫生日 | 什么状态算精神健康?儿童心理疾病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5-10-11 14:13 作者:匿名 浏览次数:100

文章导读:

世界精神卫生日 | 什么状态算精神健康?儿童心理疾病常见误区→

今天(10月10日)是

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据悉,

全球超14%的儿童和青少年

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

这些问题往往始于生命早期,

却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

这构成了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在中国,这一挑战同样严峻。

2021年的一份报告,

6–16岁在校学生中,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其中,排在前五位的精神障碍包括: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约占6.4%,

焦虑障碍约占4.7%,

对立违抗障碍约占3.6%,

心境障碍约占3.0%,

抽动障碍约占2.5%。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 适度安全感;

 

2. 自我认知清晰,能力评价合理;

 

3.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5. 人格完整和谐;

 

6. 具备学习能力;

 

7. 人际关系良好;

 

8. 情绪表达与控制适度;

 

9. 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不违背社会规范);

 

10. 在集体中发挥个性。

 

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1. 婴幼儿(0~3岁)

 

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 学龄前儿童(4~6岁)

 

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 学龄儿童(7~12岁)青少年(13~18岁)

 

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六个大众常见误区

 

 1. “孩子只是调皮/青春期叛逆,不是病。”

 

纠正:是否“疾病”取决于症状持续性与功能损害。长期学业/人际受损就需要评估与干预。

 

2. “ADHD长大就自己好了,吃药会上瘾/伤脑。”

 

纠正:ADHD可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期;规范用药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功能,且需医生监测与随访。

 

3. “抑郁就是想不开,多运动/换个心态就行。”


纠正:抑郁障碍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最佳方案通常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循证组合,而非“劝解”。

 

4. “看精神科会被贴标签,一看就是一辈子。”


纠正:越早识别与干预,预后越好;大量问题是可逆与可缓解的,关键在持续随访与复健支持。

 

5. “网络时代,孩子晚睡没关系。”


纠正: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和睡眠不足与抑郁/自伤风险上升相关;睡眠与作息是治疗与预防的“低垂果实”。

 

6.“被欺负是孩间打闹,不必上纲上线。”


纠正:欺凌显著增加抑郁、焦虑、自伤与自杀风险,必须校、家、社、医联动。

 

来源:央视新闻、江西卫生健康

其他相关医学常识

医生文章

天津蓝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塘睿城一区3号楼写字楼二层A区002号电话:400-119-1011

网站备案:津ICP备2020008086号-1 | 营业执照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备案凭证:2022010020电信业务许可证:津B2-20220025

Copyright © 2025 蓝卡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