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

没有你想要的城市?联系客服

文章阅读

今起正式实施!一文读懂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发布时间:2025-09-02 13:58 作者:匿名 浏览次数:14

文章导读:

今起正式实施!一文读懂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25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次修订)将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消毒工作的要求进行了多处重要修订与细化,这些变化不仅关乎各级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控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企业和相关单位等的责任,也与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一、关于传染病的类别,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特别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特别严格管理、控制疫情蔓延的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7种):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严重,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严格管理、降低发病率、减少危害的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新亚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猴痘、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常见多发,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关注流行趋势、控制暴发和流行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什么是传染病的“乙类管理、甲类防控”?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本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和其他乙类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时提出建议,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需要解除依照本条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时提出建议,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加强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应对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一是将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纳入传染病的范围,明确本法所称传染病,分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其他传染病。

 

二是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三是加强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监测,提高快速发现和及时甄别能力;明确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要求。

 

四是明确发生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地方人民政府经评估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预先采取本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四、如何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或者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于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者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规定需要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应当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五、患者的隐私保护与反歧视有什么保障?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个人信息。

 

六、医疗机构如何处置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

 

《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二)对甲类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前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予以医学观察,并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七、对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拒绝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期限未满擅自脱离的,由**机关协助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

 

八、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相关场所里的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实施的隔离措施不适当的,应当立即调整或者撤销。

 

被实施隔离措施的人员应当予以配合;拒绝执行隔离措施的,由**机关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九、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地区,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进行防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经评估必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六)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其他必要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前款规定的紧急措施,应当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认为采取的紧急措施不适当的,应当立即调整或者撤销。

 

十、因传染病患者死亡的患者尸体应如何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其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其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对尸体进行火化或者深埋应当及时告知死者家属。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患者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及时告知死者家属。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应当在符合生物安全条件的场所进行。

 

十一、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可以怎么做?

 

《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患者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及时告知死者家属。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应当在符合生物安全条件的场所进行。

 

十二、发生传染病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十三、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需如何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水、物品和场所,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科学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组织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七十二条规定:受影响的相关区域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来源:河南疾控、健康湟中

其他相关医学常识

医生文章

天津蓝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塘睿城一区3号楼写字楼二层A区002号电话:400-119-1011

网站备案:津ICP备2020008086号-1 | 营业执照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备案凭证:2022010020电信业务许可证:津B2-20220025

Copyright © 2025 蓝卡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