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早晚气温变化增大,人体亦会顺应天地阴阳二气的变化,阳气逐渐收敛潜藏,以顺应秋收之性,为冬天的潜藏做好准备。
因此,饮食起居也要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
适时保暖防寒腿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活动不利。
“老寒腿”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医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附于风而入体,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除了保暖外,日常预防也很重要。
食疗进补有法度
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秋补是“打底补”,地基打牢固了,冬补才能顺势而为。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
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必要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滋阴润肺除秋燥
时值深秋,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越加干燥,人体通过体表蒸发的水分也大大增加。
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肺脏为娇嫩清虚之脏,人体体表的肌肤、毛发、黏膜等皆为肺脏所主,秋燥偏盛则使肺阴受损,从而出现发丝毛躁、肌肤干燥、皮肤瘙痒、细纹增多、口干鼻燥等阴虚肺燥之证。
肺脏具有喜润恶燥的特点,因而霜降时节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柔润滋养之品以润肺燥、滋阴津。
按摩穴位保健康
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故名“多事之秋”。
1、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2、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
3、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
4、滋阴生津: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
天津蓝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华塘睿城一区3号楼写字楼二层A区002号电话:400-119-1011
网站备案:津ICP备2020008086号-1 | 营业执照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备案凭证:2022010020| 电信业务许可证:津B2-20220025
Copyright © 2025 蓝卡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