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将至,节日里,探亲访友、奔波劳碌、聚会吃喝,极易出现健康问题,应注意防范,保平安健康,才能尽享快乐。
1.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节日里,舟车劳顿、生活不规律,环境、气候变化,过度兴奋,均可使抵抗力下降。目前仍处于流感高发季节,轻则感冒发烧,重者可引发肺炎、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要严加防范。必须娱乐有度,善于控制情绪,尽量保证休息,及时补充睡眠,合理安排活动,减少生活无节律,保证机体抵抗力。
2.合理饮食,预防各种疾病
饮食不卫生可引发胃肠疾病,暴饮暴食还可诱发多系统急病、重病。节日餐桌上佳肴丰盛,连日多餐、一餐多时,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易引发以下几种疾病。
(1)胆绞痛。因胆囊疾病引发的疼痛,可以是原来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
者,也可第一次发病。饱餐或进食高脂肪餐后数小时内发作,上腹部多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常可放射至右肩部,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需及时就医。
(2)急性胰腺炎。此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短时间内致命。常在饱餐或饮
酒后1-2小时发病,剧烈而持续的上中腹疼痛,疼痛可表现为刀割样痛或胀痛,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休克等,提示病情危重,需及时就医。
(3)上消化道出血。常因为消化道有已知或未知的疾病引起,如食道疾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肝硬化等。有以上病症加之患者生活无规律、劳累、紧张、饮食不当而诱发,主要表现是呕血与黑便,由于大量失血而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头晕眼花、虚弱、恶心、出汗、口渴、心慌甚至虚脱、晕倒,此时应禁食,并急送医院抢救。
(4)急性胃肠穿孔。最常见的是胃或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多于饮食后突然
发生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可迅速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全腹部剧痛,常发生严重感染,可引起休克甚至发生死亡,必须立即就医。
(5)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病人突然剧烈头痛、
呕吐、眩晕、口角歪斜,短时间内即意识不清,此时应尽量减少患者头部活动并急送医院。
(6)心绞痛。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为常见
诱因,疼痛部位以胸骨后最常见,也可见于左胸或右胸、心窝部(剑突下)或表现为牙痛、咽痛等。其特点为发作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胸部受挤压的感觉),持续数分钟。此时,应立即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并送医院治疗。
(7)急性心肌梗死。此病与心绞痛相似,但胸骨后疼痛较剧烈而持久,范
围较广泛,伴冷汗,烦躁不安,疼痛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有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应立即向120呼救。
此外,高嘌呤饮食和饮酒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表现为关节(多见足趾
部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突然疼痛,红肿、发热,不能活动,应到医院及时就医。饮食不规则还可使高血压病、糖尿病加重。要合理饮食防范以上疾病发生,必须做到荤素搭配恰当,实行总量控制,避免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忌暴饮暴食,忌饱餐,进餐保持七八分饱最好,以免“美口味,累胃肠,损健康”。
3.忌贪杯,防醉酒、防疾病
节日难免饮酒助兴,适量饮些低度酒,既舒筋活血,又增添乐趣。过量饮酒不仅可导致心肌梗死、脑中风发作,还可引发胰腺炎、胃出血、胃病和肝病加重。要避免空腹饮酒,尤其高度酒,以免大量酒精迅速吸收循环到全身。饮酒后,应多喝水,应适当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米饭或稀饭等,加速酒精代谢和排泄。不要喝富含碳酸的饮料,以免促进酒精的吸收。发生醉酒,切忌独居,应采取侧卧位,不宜仰卧和俯卧,以免一旦出现呕吐造成误吸窒息,较严重者应送医院治疗。
4.防烫伤
节日里,烹调油炸食物多,高温油使组织受损伤时间延长,应注意防范。轻度烫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降温,用柔软的毛巾或布料轻轻擦拭粘在皮肤上的油污,避免损伤皮肤,有条件应立即冷敷或冰敷,冷敷后如果仅出现红斑,说明情况不太严重,可涂上一些常用的烫伤膏,植物芦荟或芦荟胶对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如果出现水泡、溃疡,说明情况较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5.防过敏
每次节假日后,都可以见到一些过敏的患者,尤其从干冷的北方到潮湿的南方,食物、环境中无法确定的致敏物质也常给人们带来不快,应注意避免已知的过敏食物,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可适当准备些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片(开瑞坦),盐酸西替利嗪片、扑尔敏等,如过敏伴有呼吸困难,说明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