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50岁的柳师傅,患高血压10多年,一直坚持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6/90毫米汞柱,单从血压水平看控制的还算可以。可是,不久前他却发生了心绞痛,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2支血管严重狭窄,做了冠状动脉管支架,总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柳师傅不解,我的血压控制的还可以,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心肌梗这么严重的并发症。医生告诉他,你除了血压升高,还患有糖尿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除血糖控制达标外,血压要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否则就容易发生并发症。柳师傅这才意识到,为什么单位医务室的医生,总是督促他经常测血压、查血糖,一定要把血压和血糖都控制到理想范围内。
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心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还在于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或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靶器官损害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等。在血压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所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越多,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这里,还拿柳师傅与常师傅做个比较。柳师傅血压146/90毫米汞柱,同时患有糖尿病;而常师傅的血压和年龄与柳师傅大致形同,但常师傅没有糖尿病及其他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柳师傅要比常师傅高出20倍。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分级管理,是近年来高血压防治策略的重要进展之一,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所应给予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就应该越大。例如,若患者血压轻度升高且不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心血管危险水平较低,此时多不需立即启动药物治疗,而是建议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若数月后血压仍不能降至正常方考虑予以降压药物治疗。但如果患者并存动脉硬化或糖尿病,即使其血压轻度升高,亦应用药控制血压。
为了加强高血压病的防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专家们制订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分级管理措施。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和分级管理
项目分类 |
1级高血压 140-159/90-99 |
2级高血压 160-179/100-109 |
3级高血压 ≥180/110mmHg |
无其他危险因素 |
低危 |
中危 |
高危 |
1-2个危险因素 |
中危 |
中危 |
极高危 |
≥3个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
高危 |
高危 |
极高危 |
并存疾病 |
极高危 |
极高危 |
极高危 |
注:低危:指10年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5%;中危:指10年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15%-20%;高危:指10年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0%-30%;极高危:指10年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30%。
希望高血压患者对此有正确认识,予以积极配合,长期坚持按时有效的服药,控制好血压和相关危险因素,定期检查重要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