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4岁的女青年体检发现眼睛视盘凹陷扩大、眼压稍高,医生告知她可疑是青光眼,从此,连续往返医院半年做了多项检查,最终确诊为青光眼。担心受怕,急躁焦虑,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急性青光眼可迅速导致失明;慢性青光眼多数到了中晚期,还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下面介绍什么是青光眼及其早期诊治。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由于眼内压力过高,导致视神经损害包括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

什么是眼压

眼压是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玻璃体以及眼内血液对眼球壁产生的压力。正常眼压值范围在10-21mmHg,一天24小时眼压可以有波动,但波动不超过5mmHg,双眼眼压差小于5mmHg。

青光眼致盲的风险几率

青光眼导致单眼及双眼失明的风险与病程长短有关。青光眼确诊15年后,单眼失明的风险为50%,双眼失明的风险为20%。北京一项社区青光眼筛查研究结果显示:约60%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大多数患者诊断为青光眼时已经为中晚期,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双眼失明。

青光眼高危因素

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近视、远视、高龄(60岁以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建议以上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青光眼主要分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大类,闭角型青光眼又分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是在晚上突然发病。因为晚上瞳孔散大,眼里的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排不出去,眼压升高。病人眼睛突然疼痛,有时候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看灯有虹视现象(灯周围有红红绿绿的彩虹圈)等,需要去医院及时处理,否则有在数日内失明的可能。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为房角慢慢关闭,因此,眼压也是慢慢升高,所以症状是不太明显,往往不会引起重视。患者多是在焦虑,熬夜,看电脑、手机时间过长,或在光线暗的环境逗留时间过长,出现鼻根部、眼部酸胀,视物不清,夜晚看白炽灯泡有虹视,如能及时就诊,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根治。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是视野逐渐减小。眼睛最中央黄斑是中心视力,我们的眼睛能感受到一个空间范围,叫视野。慢性早期青光眼一开始影响一定范围的周边视力,慢慢扩大,最后影响中心视力。晚期的青光眼叫做管状视野,好比从很细的一个管子看东西,周边所有东西都看不见。如果走在路上周边的人都看不见,这是非常危险的。

视野缩小早期的时候感受不到,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检查出来,等他感觉到视野损害已经较严重了。

开角型青光眼分为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类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等发展到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视功能已严重受损。尤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眼压正常,早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仍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损害,最后导致失明,开角型青光眼更具有隐匿性。

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检查

眼压检测。因为青光眼是跟眼压有关系的,所以首先测眼压。但是,眼压正常不一定不是青光眼,眼压高也不一定是青光眼,已经确诊青光眼以后该如何治疗,眼压是非常重要的。

眼底检查。青光眼会造成视神经萎缩,所以一定要检查眼底视神经和视网膜。眼底镜、眼底照相、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仪,可以检查记录和观察眼底的变化,帮助判别是否有青光眼。

视野检查。由于青光眼损害的结果是视野缩小,所以视野检查也是必要的。现在视野检查都是计算机全自动视野检查,对视野的改变用分贝来进行定位,能发现很微弱视野的变化并能够定量记录。

房角检查。房角镜是专门检查房角的,辨别房角是开放的还是关闭的,是宽的还是窄的。超声生物显微镜,也是来鉴别是哪一种青光眼,到了那个阶段该如何治疗。

24小时眼压检查。眼压24小时或者不同的季节,每个时间点都会不一样,青光眼患者的变化可能比正常人还要更大一些,8点钟测的眼压正常,不代表你整天的眼压都正常。为全面了解底眼压高不高,需要进行24小时眼压曲线的测定,就是在一天当中每隔2-3个小时测一次眼压。

此外,杯盘比大、眼压升高一定是青光眼吗。杯盘比指的是视神经乳头。正常的视神经乳头有一个生理凹陷,像一个盘状,如果超过了正常大小就可能形成一个杯状,正常时的杯和盘比值不超过0.5。杯盘比增大,多数是病理性的,比如青光眼,它引起视神经萎缩,会使杯盘比增大。但是杯盘比大不一定都是青光眼,有一些人是生理性大视杯,是正常人。由于杯盘比大的很多时候都是青光眼,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到医院进行仔细排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青光眼是一类对视功能危害极大的眼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证生活质量。

青光眼患者需要终生复查。一般来说,40岁以前,建议每2-4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以后每增加5岁,建议做1-2次青光眼排查;64岁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如果医生怀疑您是可疑青光眼,可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连续观测3-5年,才能排除青光眼。

青光眼的排查包括裂隙灯、眼底、眼压、24小时眼压,超声微生物显微镜(UBM)、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