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囊肿”该怎么办?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肾囊肿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肾囊肿的检出率高达27%。肾囊肿是来源于肾脏的含液性的包块,绝大部分的肾囊肿都是良性的,这些良性的囊肿通常称为单纯性囊肿。但也有一小部分肾囊肿是恶性病变,这些囊肿被称为复杂性囊肿。那么,面对肾囊肿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以下基本知识:
1.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肾囊肿,任何宣称有药物治疗肾囊肿者都是骗子!
2.泌尿外科医师采取开窗或引流的方法治疗肾囊肿,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3.各种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方法也大多没有必要。
4.绝大部分的腰部不适症状都和肾囊肿无关。即使你采取了外科或穿刺的手段解决了肾囊肿,你的症状也未必会有缓解。
接下来,我们看看遇到肾囊肿应该怎么办。
  对于不同的肾囊肿,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策略;不理它、随诊或手术切除。那么什么样的囊肿不用理他,什么样的囊肿可以随诊,什么样的囊肿又必须手术呢?
  在影像学上,当囊肿内出现钙化、实形成分、分隔、厚壁、壁上结节以及增强信号的时候,这个囊肿就有可能是恶性的。Bosniak根据这些特点将肾囊性病变分为四种类型,即BosniakⅠ,Ⅱ,Ⅲ,Ⅳ型,后来又在Ⅱ型Ⅲ型之间增加了ⅡF型(F=follow,随诊)。
对于BosniakⅠ型和Ⅱ型囊肿,这类囊肿100%是良性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去理他,也无需随诊观察,无论囊肿有多大!对于这类单纯性囊肿随诊观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BosniakⅡF型,大约有5%的几率是恶性的,但由于囊性肾癌的恶性程度较低,此类病变,长期的随诊观察就足够了。
  对于BosniakⅢ,Ⅳ型囊肿,必须采取外科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
  因此,当我们被告知发现肾囊肿后,应该从影像医师哪里获知明确的囊肿分型。然而,国内对于囊肿的分型诊断还不普及,我们拿到的影像报告中可能没有明确的分型。这时,我们要关注报告中有无“钙化”、“分隔”、“实形成分”、“厚壁”、“壁上结节”等等描述,一旦有这种情况,应该继续做增强超声或增强CT检查,若囊壁或分隔上存在可见的增强信号,我们就必须向泌尿外科医师寻求帮助了。

浅议单纯性肾囊肿

摘要:

囊肿是由完整的纤维组织围成的封闭的空腔性结构,形似囊袋,腔内充满液体。这层纤维组织通常比较菲薄,在其最内层为若干扁平的上皮细胞彼此连接成一层膜状结构,上皮细胞层与纤维组织层之间有纤细的毛细血管,负责滋养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分泌液体的作用,液体积聚在封闭的囊腔内,称为囊液。囊液的最大特点是含有较丰富的白蛋白,也含有与血浆内近似的电解质NaCl等。肾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肾脏囊肿性病变,随年龄增长在人群中的检出率可高达50%以上。而单纯性肾囊肿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肾囊肿,由于单纯性肾囊肿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导致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因此临床上常常忽视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归纳总结,对单纯性肾囊肿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浅显的介绍。

1 病因、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目前,肾囊肿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有人认为可能和常染色体异常有关,而单纯性肾囊肿的病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l)先天性发育反常学说:山于胚胎剩余的增生或肾细管与肾小球联接的缺陷;

(2)获得性疾患学说:经动物实验证明, 将局部动脉结扎以致贫血,同时闭塞肾细管使其梗阻,即可产生孤立性肾囊肿.

(3) 亦有认为可因分泌管外伤扩大所致.

对多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统计发现,儿童的发病率约为0.22%~0.55%,成人约为5%~36%[4],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约50%,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绝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也不需要任何治疗;若引起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有压迫感、胁腹部疼痛[5] 。严重者甚至合并有腰痛、反复尿路感染、血尿、高血压症状或怀疑囊肿有恶变者.

2 检测方法

可对受检者行常规体检, 包括内科、外科、腹部肝胆、胰腺、脾脏及肾脏B超、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血、尿、便三大常规、胸部放射线检查等。B超是诊断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在B 超声像图上单纯性肾囊肿表现为肾皮质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菲薄,境界清楚,后壁回声增强,可见侧壁声影。

3 治疗方法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情况下比较小,对人的身体不会造成很明显伤害,所以不需要治疗,但仍需要定期做B超或者CT检查,以便随时了解其生长状况,当肾囊肿直径超过4.0cm的时候,就需要采取手术措施,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四种:小切口去顶减压术、开放性囊肿去顶术、囊肿穿刺+硬化剂注射、腹腔镜去顶术。

3.1 小切口去顶减压术 具有手术时间短,并且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比较理想。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嘱患者侧卧位,在第1l肋间或者12肋缘下进行切口,长度2.5~4.0 cm。再逐层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肌肉,将肾囊肿进行游离,距离肾实质大约0.5cm的位置用电刀将囊壁切除,对囊壁切缘进行电凝止血,对部分囊壁使用吸收线进行连续缝合,将带蒂的肾周脂肪填入囊腔,放置负压引流。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3.2 开放性囊肿去顶术 麻醉下取常规肾体位,取第11肋间切口,切开各层肌肉,拉开切口显露腹膜后间隙,分离肾周脂肪组织,打开肾脂肪囊,显露肾脏,确认囊肿,将囊壁剪除,囊壁如有实性成分或乳头可术中送冰冻病理,并检查囊肿是否与肾集合系统相通。囊壁边缘用可吸收线锁边缝合止血。如囊肿较大,可术中用无水酒精擦拭囊壁,以破坏囊壁细胞,囊腔内添塞脂肪组织,可减少复发。留置腹膜后引流管,关闭切口。它具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创伤较大、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开放手术越来越少,但对于多发性肾囊种,合并有肾脏输尿管畸形、肾脏肿瘤、结石的患者.它仍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无腹腔镜设备的基层单位,它仍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

3.3 囊肿穿刺+硬化剂注射 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线CT等影像技术都可以引导穿刺治疗过程,但核磁共振成像、X线CT等影像技术远不及超声引导的简洁、方便、快速;肾囊肿内囊液由囊壁细胞分泌产生,因此仅对囊液进行抽吸很容易复发,采用硬化治疗使囊肿壁血管和淋巴管腔闭合,囊壁上皮细胞与硬化剂结合后,可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破坏,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腔凝固、硬化、粘连闭合,最后吸收消失。此种方法安全、微创、便捷、已为广大患者接受,目前已由肾囊肿的辅助治疗方法上升为主导性治疗方案。常用的硬化剂有石碳酸、葡萄糖、四环素、无水乙醇、磷酸秘、无水乙醇、聚桂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实验表明,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无水乙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水乙醇组,安全性好,值得推广。根据囊肿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体位,多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用自制的体表定位标志贴于囊肿相应的皮肤表面,经CT扫描后,选出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测量进针深度及角度。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后,令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住呼吸,将穿刺针(20~22G)插入囊腔,经CT扫描确认穿刺针位于囊腔内之后将针固定,取出内芯,接上带有二通的连接管进行抽吸,记录囊液的量、颜色、黏稠度,所抽囊液送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囊液抽完后,用无水乙醇(99.7%)3~30mL反复冲洗囊腔,直到回抽液清亮为止;最后留3~20 mL(视原囊腔大小决定注入量)无水乙醇在囊腔内。拔针时用1%利多卡因封闭针道,局部压迫2min,嘱患者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5min,之后观察4h.

3.4 腹腔镜去顶术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常规消毒铺巾,于腋后线与12肋交点下做切口,向下分离至腰背筋膜深面,置入自制气囊并向内注入生理盐水500mL,建立后腹腔,在手指引导下,分别于12肋下与腋前线交点,髂骨上2cm与腋中线交点穿刺5、10mmTrocar,充入二氧化碳(CO2),压力维持在14mmHg(1mmHg=0.133kPa),建立操作空间。清理腹膜后脂肪,辨认腰肌、腹膜反折及肾周筋膜等解剖标志,剪开肾周围膜、肾周脂肪囊,根据术前影像资料提示的囊肿部位,沿肾实质表面钝性分离肾实质与肾周脂肪间的间隙,显露出肾囊肿,镜下多呈蓝色,切开囊壁,吸净囊液,仔细检查囊壁内有无新生物,囊肿是否与肾脏集合系统相通。距肾实质0.5cm处用电钩或超声刀切除囊壁,残余边缘妥善止血,常规用无水酒精纱布从导筒中伸入涂擦囊肿基底和残余边缘,纱布遮挡并随时吸净,避免对邻近组织产生作用。术毕压力降至3~5mmHg,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放出CO2,拔除Trocar,缝合切口.应用腹腔镜可以治疗所有可以看到的囊肿及经皮穿刺针抽吸联合硬化疗法后复发并引起症状的囊肿具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因此腹腔镜行囊肿去顶术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对患者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但此种治疗方法虽然创伤小、恢复快,却较昂贵,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望:至于具体首选何种方式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则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如囊肿大小、位置、恶变否)和术式特点(如创伤程度、囊肿复发机率、术者手术经验等),宗合考虑权衡,加以抉择。

单纯性肾囊肿多数不用治

 

43岁的陈女士最近为一件事坐立不安,她在这次的单位体检报告中看到:她的肾上有一个小囊肿。尽管体检的医生告诉她没啥大问题,可陈女士还是有很多顾虑:这囊肿里面是啥?是不是还要做手术切了?不切会不会恶变成肿瘤?忐忑不安的陈女士找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肾脏病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刘冰求治。

 

  刘冰为陈女士做了彩超检查,发现左侧肾脏存在一个16mm×12mm的囊肿。针对陈女士的情况,刘冰主任做了耐心的解释,这种囊肿是单纯性肾囊肿,囊肿里是肾脏渗出的尿液,没有恶变的可能;而且陈女士的囊肿比较小,小于3厘米,对肾脏功能是没有影响的,也不需要治疗。一旦肾囊肿超过5厘米,可以考虑在彩超引导下做个穿刺手术,手术很简单,创伤也很小,不需要住院,当天就可以走。听了刘冰主任的一番解释,陈女士这才打消顾虑。

 

  刘冰主任介绍,单纯性肾囊肿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与其他肾囊肿如多囊肾和获得性肾囊肿有明显不同。获得性肾囊肿顾名思义,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尿毒症透析治疗后,一般人不用担心;多囊肾的特点是一般出现在两侧肾脏里,一长好几个,检查肾功能时多显示肾功能有损害,病人还多伴有高血压病;而单纯性肾囊肿一般出现在某一侧肾脏里,而且就长一个,肾功能检查正常,很少有临床症状,所以在体检中发现的占了多数。

 

  “单纯性肾囊肿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大多数人的肾囊肿比较小,发展也很缓慢,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但当肾囊肿超过5厘米,或是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腰部疼痛、酸胀、下肢酸沉无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治疗方法根据囊肿位置的深浅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前面说的穿刺,适用于囊肿部位比较表浅的,这种手术是在B超的引导下用长穿刺针从皮肤刺入囊肿,吸出囊液。还有一种是当囊肿位置较深,被包膜覆盖时,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来切除囊肿,这种方法复发率低,清除也比较彻底。

 

  刘冰提醒说,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应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复查肾脏彩超,看一下囊肿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长缓慢,只需每隔一年查一次彩超观察就可以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