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睡眠周期呢?
简单来说,由一个慢波睡眠时相和一个快波睡眠时相组成一个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的特点:
1、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交替出现
2、人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
3、成人每个睡眠周期历时约90分钟,也就是说从一个快波睡眠到下一个快波睡眠平均相隔时间为90分钟,而婴儿的时间间隔约为60分钟。
我想醒来后记得自己的梦 有办法吗?
了解睡眠周期后,再让我们来更详细的了解下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慢波睡眠分为I、II、III、IV期:
I期: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的状态,时间短,一般持续数分钟就转入下一期
II期:全身肌张力显著降低,几乎无眼球运动,已入睡,但易被唤醒
III期:睡眠程度加深,不易唤醒
IV期:深度睡眠,难以唤醒
I~II期睡眠浅,III~IV期睡眠深,在IV期后会继续往低阶段过渡,当回到第二阶段之后,变回进入快波睡眠的阶段。
成人绝大部分深度慢波睡眠出现在上半夜,下半夜深度慢波睡眠逐渐减少,而以浅度慢波睡眠为主。
并且,快波睡眠的时间随着两者的交替时间会出现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清晨的时候做梦要更多的原因。
此外,虽然每晚4~6个睡眠周期都会做梦,但我们所能回忆起来的大多是醒来前的最后一个。睡眠似乎处在一种严重的健忘状态,我们绝大数梦似乎永远地被遗忘了。
所以,想要醒来记得梦?把起床时间往前或往后调半小时或几十分钟,在快波睡眠时期醒来。因为一般越进入下一个慢波,对梦遗忘的越多。如果你醒来时,不记得自己梦,那可能你是在慢波睡眠时醒的哦!
最后,最关键的来啦,这两种睡眠有什么用呢?
睡眠的作用
【慢波睡眠】:体力恢复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加,促进生长。
【快波睡眠】:精力恢复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利于建立新的脑细胞间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者发现,高强度学习可以使快波睡眠时间延长。还有学者推测,记忆需要时间进行强化,而快波睡眠对记忆强化非常有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睡眠是经过长期进化的动物后天获得的一种生理功能。这种生理现象,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对它的解释也众说纷纭,大体上有血液中毒学说、睡眠中枢学说、网状系统上传阻断学说和自律神经系统学说,而最近研究表明,引起睡眠的内源性化学物质有22种,其中有一种叫做ASP5-a-DSIP的物质,具有调节“24小时节律”的编程效应。
近年来神经生理研究表明:脑干蓝斑核和中缝核是产生和维持睡眠的特异中枢。蓝斑核头部向上发出纤维至大脑皮层,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一起维持醒觉;中缝核头部向上发出的纤维与“无快眼运动”(NREM)睡眠的产生和维持有关。蓝斑核和中缝核尾部都参与“快眼运动”(REM)睡眠过程。
去甲肾上腺素(NE)与5-羟色胺(5-HT)是维持睡眠和醒觉状态起决定作用的一对介质。当脑内NE含量不变或增高时,降低5-HT的含量可引起失眠;当脑内5-HT含量正常或增高时,降低NE含量则引起嗜睡。
在近些年来对睡眠中枢的探索中,以色列海法市医学院睡眠中心,通过扫描发现脑蓝斑核还是主管睡眠时做梦的神经中枢;
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鼠的大脑中有一个主管睡眠的“开关”,是位于大脑深处的微小细胞核团,此即大鼠睡眠中枢;
意大利研究者,通过对家族性失眠病例的研究,在病理上发现有丘脑退化现象,推断人也应该有睡眠中枢。
而科学家们通过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实验,初步认为,在眼后侧脑的前部存在控制睡眠的睡眠中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沃特曼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有致眠作用;同时他们还发现,儿童夜间血液中褪黑素含量是300,成人只有100,而老年人最高不过是40,以此解释儿童睡眠多于老年。
睡眠的机理是什么?
大家皆知,睡眠是由人脑控制着。人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干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脑干是呼吸、心跳等中枢的所在地。
现代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主管睡眠的睡眠中枢可能在脑干尾端。
动物实验观察到,在脑桥中部断离脑干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觉醒活动,使动物处于觉醒状态而很少睡眠。如果用低频率电刺激来刺激脑干尾端,可引起同步化脑电波和睡眠。
苏联生理学家认为,睡眠就是睡眠中枢兴奋而使其他脑神经细胞抑制扩散和加深的结果。兴奋和抑制是神经细胞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和转化,在白天大脑皮层兴奋时,睡眠中枢处于被抑制状态,人就没有睡意,当大脑皮层兴奋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被逐渐消耗时,大脑皮层则从兴奋转向抑制,而处于抑制状态的睡眠中枢则转为兴奋状态,并且扩散到大脑皮层以下较深的部位,表现为睡眠。睡眠时人身一切器官处于低能代谢状态,并吸收各种营养以补充白天的消耗和不足。可见,睡眠既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反应,又是一个补充营养的好机会。
失眠跟多种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
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失眠症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大脑内制导睡眠的神经递质功能失调,造成大脑皮层神经中枢过度兴奋,以及大脑睡眠中枢功能失调和衰弱。
1、造成大脑皮层某些神经中枢过度兴奋的现象
如有身体不适造成大脑感觉神经中枢活动兴奋;心理冲突造成与思维及思想有关的神经细胞活动兴奋;有焦虑与抑郁情绪,说明情绪中枢的神经细胞活动有兴奋;以及行为过多其相应的神经元活动有兴奋等。
2、大脑睡眠中枢功能失调与衰弱
严重的心理冲突,以及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抑郁、恐惧情绪,能够造成睡眠中枢功能的衰弱,发生病理性改变。再加上大脑皮层有许多病态的“兴奋灶”(安眠药主要作用是抑制这些兴奋灶),睡眠中枢启动的“睡眠波”力量又不足,就会发生失眠症。不过这种大脑睡眠中枢功能衰弱是功能失调,没有器质性损害。正确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另外,在刚刚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有一篇关于做梦研究的最新报告,报告的作者华盛顿神经科学研究院和马里兰州博才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组通过一台高性能神经断层摄像仪为十来个接受实验的人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研究人员们由此发现,大脑中负责看梦中景象和看外部视觉景象的视觉神经系统原来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报告说,看梦的内视系统被证实独立存在以后,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有扩大的情感,为什么能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古怪情节以及紊乱的时空观念。